close

反之也一樣,你看著一個事物的那一刻,那個事物也因你的注目而得以存在。

 

媽媽,是我們生命中的第一面鏡子。生命的最早期,媽媽注目著嬰兒,嬰兒就從這面鏡子裡看到了自己的存在。若注目一直在,嬰兒就會感覺自己一直存在。若注目時,媽媽與嬰兒有共鳴,且帶著接納與喜悅,嬰兒就感覺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。好媽媽的鏡子從不吝于對嬰兒打開。

 

有時,媽媽這面鏡子總是沒有光的,它不能注目嬰兒,於是,嬰兒就覺得,自己是不存在的。G妹遊戲《MU:大天使之劍

 

若這面鏡子偶爾才會打開一下,嬰兒會在這一片刻形成一定的自我感,但是破碎的。在做碰觸你的內在嬰兒的練習時,有人會說,他看不到一個完整的嬰兒,原因在此。

 

【練習:碰觸你的內在嬰兒】安靜,閉上眼睛,花五分鐘感受身體,足夠放鬆後,想像一個嬰兒在你身邊,它會在哪個位置?它是什麼樣子?什麼神情?看著它,它會和你構建一個什麼樣的關係?

 

它,便是你內在的嬰兒,是嬰兒時的你在你內心中的留影。

 

媽媽這面鏡子的打開若很少,而且打開時都是兒童在極力討好魔鏡,就易導致一個結果:一個人對別人的反應極度在意。G妹遊戲《MU:大天使之劍

 

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在小說《人格失格》中寫道,別人寥寥數語的責備,對我如晴天霹靂。有來訪者說,別人隨便一個批評,他都覺得自己瞬間破碎。以前還寫過一位來訪者的意象,一個小球在追著一個大球轉,小球一刻都不敢放鬆,生怕一不留意,大球就不見了。大球就是他的媽媽,而小球就是他自己。這三個故事,都顯示,一個人之所以對別人的反應極度在意,都是因為,對方好的反應,會讓他有短暫的存在感,對方壞的反應,會讓他的存在感瞬間崩毀。

 

一個人太脆弱,很少是寵出來的,而多是幼時沒被看見。

 

在中國,常見情形是,媽媽這面魔鏡是否打開,關鍵是,兒童要讓魔鏡高興,因中國的媽媽第一缺乏尊重孩子感受的意識,第二即便有這一意識,但因與自己的感受缺乏連結,而難以給孩子的感受以確認,這一確認,必須是身體對身體,心對心,而不是頭腦對頭腦,語言對語言。當然,若沒有身體與心的呼應,頭腦與語言的承認,如果有,也遠比沒有好。

 

兒童願做一切努力去討好媽媽的魔鏡,因這面魔鏡打開,他才存在,所以這值得付出一切。讀孝道的書,中國歷史上多名天才在幾歲時就悟到了孝道是大道,原因僅僅是,他們知道自己這個人的存在感有賴於討魔鏡高興讓魔鏡打開,這種體驗讓他們推論出,所有人的存在感都有賴於討魔鏡高興讓魔鏡打開。G妹遊戲《MU:大天使之劍

 

所以,若一位媽媽想讓你的孩子心理健康,在他嬰幼兒時,多和他互動,看到他,並帶著喜悅,是至關重要的。

 

不過,與孝道形成的悖論是,一旦孩子得到的愛足了,形成了一個健康的自我,他就不會去順著父母的意思了。他會很愛父母,但他做事情,首先是從自己的感受出發,而不是服從父母的語言。若一心希望孩子孝順,最好是做一面冷漠乃至殘酷的魔鏡。

 

我們是鏡子,也是鏡中的容顏。波斯詩人魯米如是說。他的意思是,我這面鏡子照見了你,那一刻,我也就是你。太多哲學家重複過這樣的觀點:你存在,所以我存在。

 

將這一觀點延伸,還可以說:世界在你眼中,而世界在你眼裡的投影,絕非僅是世界本身,更是你自身。

 

譬如方舟子,他偏執打假時,構成的那幅畫面,不僅是我們社會的反映,更是方舟子的一幅自畫像。

 

要有你即鏡子,你即鏡像的這一意識,你才能看到了別人乃至你自己的全貌。

 

G妹遊戲《MU:大天使之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周月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