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種“自我關注、自我沉迷、自我判斷”的方式,但又不僅僅是這種模式,它包含更多的東西,讓我來解釋一下吧。 

 

我的大腦和別人的運轉方式不同。我的身體難以有效地調節體內諸如血清素、去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物質,所以我“生病”了。之所以這麼說,是因為焦慮、壓抑和其他常見的心理問題,都在我身上有所體現。 

 

那些認識我的人中,絕大部分都沒有察覺出“病態”的我和“健康”的我。我已經和這些症狀和平共處了19年,可以毫不費力地將它們隱藏起來,像正常人一樣地生活。每當面對別人的微詞時,我做出了多麼激烈的反應;對於生活中的瑣碎,我心中充滿了多少焦慮不安;面對自己的生活,我是如何行屍走肉的,這一切,你從來都不曾真正見識過。 Efunfun《彈彈堂II》

 

我時常徘徊在94%的澳大利亞人都在經歷的正常狀態與注意力不集中、易怒、倦怠、慵懶以及過度焦慮的非常態中。情況好的時候,這些症狀只持續幾天,但糟糕的時候,則會困擾我幾個月。這同時又給我的婚姻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,使我陷入了黑暗的境地。從外部看,這就是生命中我見過的每一個老闆、每一個老師都會提到的“不關注細節”、“不善時間管理”“缺乏重心”等問題,但從內部看,空無一物,確實,什麼都沒有。我將其稱為“自動駕駛理論”,我打開了生活的自動駕駛儀,任其循著自己的軌跡與慣性行駛。 

 

生病時我會掙扎不已,努力集中於自己必須做的事情。我分散了注意力(社交媒體激起的多巴胺,分量再少都會導致糟糕的情況);我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;我的親密關係遭到了破壞;在一切正常的場合,我奮力保持冷靜鎮定.......但我還是被擊敗了,腦海裡充斥著一系列不好的結果,最後我的生活又陷入了一種自發地模式中。  Efunfun《彈彈堂II》

 

儘管我那時候正在大學裡研修B. Psych(關於生理課程) 很長一段時間,我就像天氣一般陰晴不定。只需一點點外力作用,那些症狀就可在我身上反復發作,但隨後我開始試圖將這些結點聯繫起來。因為,我以前是一個“大塊頭”(最重的時候有130公斤),那時候,一個星期裡我有50個小時是坐在電腦前面吃著垃圾食品打發的。後來我覺得自己不能再這樣下去了,決定對生活作一番調整。 

 

於是我成了一名健身常客,我開始發現,那些以前在我看來非常糟糕的事情並非想像中的嚴重,那些我認為不可逾越的攔路虎,其實都是些小障礙。但更值得我思考的是,如果我在一周裡沒能堅持鍛煉34小時,情形會是怎樣呢?幾天後,我開始感到情緒低落,一周後,芝麻點大的小事就能升級成戲劇。那麼更長時日之後呢?只能說,連壓力甚小的事情,在我看來都會變成一次巨大的挑戰。 

 

鍛煉與抑鬱相間 

 

我開始嘗試著進一步分析自己。世界足聯每出版一個比賽錄影,我就會將其買下,連續幾周地沉迷於其中,經常熬夜看到很晚。放佛一個自動運轉的機械裝置,一個星期都不到,我就察覺到自己已經身臨一個絕望和焦慮的深淵。 

 

睡覺似乎成了自我行為防衛機制中一個最重要的部分。 

 

昏睡與抑鬱相間 

 

連續幾周,我的生活發生了越來越多的改變,我越發強烈地意識到某種模式已經在我身上成型,它不僅有誘發因素,還出現了警示性的症狀:沒有欲望吃東西,不想和妻子共度美好時光,也不願和朋友呆在一起,即便是最親密的朋友。症狀一次又一次出現,模式因此得以固定下來。 

 

根據前兩三周的表現,我基本上可以預測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了:體育鍛煉中斷,熬夜,深淵開始出現,烏雲彌漫。要從這種模式中暫時抽身,我可以在體育館鍛煉一小時,出去透透氣,或者陪陪妻子,這樣,深淵就會慢慢消失,那些棘手的難題,也開始變得清晰明瞭、容易解決起來。 

 

得到這些回饋之後,我的狀態開始好轉,儘管沒有達到最好,但比以前好多了。  Efunfun《彈彈堂II》

 

這時,我已經決定要量化自我了。可以將價格實惠的硬體和電子設備相連,創建一個像Zeo, 23 and Me, Withings, Runkeeper FitBit(健康記錄器)之類的平臺,用來記錄自己外化的行為表現,因為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是很難追蹤的,至少,記錄我所需要的那些心理方面很困難。 

 

Foursquare(家基於使用者地理位置資訊的手機服務網站)上記錄的健康情況、天氣、飲食、睡眠、地理位置和自己在推特或臉譜上的發言聯繫起來,就能反映出自己行為上的變化了。儘管表現各有不同,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模式,我們可以對其進行記錄、分析和改善。 

 

到目前為止,還沒有人發明出一個可通過認知回饋來達到“自我實現”的工具。我所處的模式,可以很容易察覺,且可以將行為表現、態度等因素聯繫起來,觀察它們對心理健康所產生的影響——這就是我的構想,我將其稱之為“馬斯洛”(亞伯拉罕.馬斯洛的自我實現、快樂與認知理論引起了現代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 )。它可以幫助像我一樣處於困惑中的人群,從日常記錄和社交圖表中收集量化的資料,然後根據這些資訊做出判斷,以完善自身。 

 

唯一的問題在於,一個努力想要維持生活重心的人,如何才能集中精力,建立一個使自己維持重心的系統。 

 

彈彈堂官網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周月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